50分成語 + 解釋 + 注音
投鼠忌(ㄐㄧˋ)器:做事有所顧忌,不敢下手
韜(ㄊㄠ)光養晦:隱藏才能,不露於外
兩造:指雙方
凌遲:凌虐,折磨致死
不以為然:不認為是對的
淘汰冗(ㄖㄨㄥˇ)員:淘汰多餘的官員
撥冗(ㄖㄨㄥˇ)參加:撥空參加之意
瑕(ㄒㄧㄚˊ)不掩(ㄧㄢˇ)瑜:雖有缺點,無損其整體的完美。
瑕瑜互見:好的壞的都有
良窳(ㄩˇ)不齊:好壞參差,素質不一
為德不卒:做好事不能堅持到最後
哀(愛)的美敦書:求和、投降,所寫的書信
但書:契約最後的備註
鐘鼎山林:各有天性
舉案齊眉:夫妻感情很好
其大非偶:對方家大業大,不是我結婚對象
大相逕(ㄐㄧㄥˋ)庭:形容彼此截然不同
相左:意見不合
無出其右:沒人比他更好
甫經:才經過沒多久
賦閒:罷官或失業在家
投閒置散:置於不重要的地位,不予重用
涇(ㄐㄧㄥ)渭(ㄨㄟˋ)分明:分的很清楚
插科打諢(ㄏㄨㄣˋ):引人發笑的舉動或言談
忝(ㄊㄧㄢˇ)不知恥:犯了過錯卻安然不以為羞恥
無忝爾所生:不要累了你的父母
忝為人師:為人師表,當之有愧[自謙語]
盍各言爾志:何不說說你們你志願呢?
不過爾爾:不過如此
爾後:以後
無分軒(ㄒㄩㄢ)輊(ㄓˋ):指兩者相若,分不出高下
蕪(ㄨˇ)下:走廊底下
綽綽(ㄔㄨㄛˋ)有餘:有能力足以應付所需
文行不符:文章與行為道德不符合
文人無行:文明人沒有善行,品性惡劣
為人所詬(ㄍㄡˋ)病:被人罵,被嫌棄
青青我矜:指大學生
不容小覷(ㄑㄩˋ):不容許他人瞧不起
面面相覷:互相對視而不知所措
始作俑(ㄩㄥˇ)者:首開惡例的人
更遑(ㄏㄨㄤˊ)論:更不用說
不惶多讓:也不會輸太多
假以時日:過一段時間
爾等:你們
迎刃而解:主要的問題解決了
遊刃有餘:比喻工作熟練,有實際經驗。
桃李滿天下:指學生眾多。
梨園:國劇界,戲班子
杏壇:教育界,通常用來稱讚老師。
「杏林」春暖:醫界。
蘭台令:圖書館館長
櫫(ㄓㄨ)
10分墨子的學說
兼愛 非攻
非命 非樂
節用 節葬
尊天 事鬼
尚賢 尚同
13分十三經
漢朝:五經《易》、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禮》、《春秋》
唐朝:九經
唐朝時,《春秋》分為三傳,即《左傳》、《公羊傳》、《穀梁傳》;《禮經》分為三禮,即《周禮》、《儀禮》、《禮記》。這六部書再加上《易》、《書》、《詩》,並稱為九經,也立於學官,用於開科取士。
晚唐:十二經
唐文宗開成年間,在國子學刻石,內容除了九經之外,還加上了《論語》、《爾雅》、《孝經》。
《詩》-毛詩《書》-尚書《易》-周易(周文王)
三禮《周禮》-周官經《儀禮》-儀式
《禮記》-禮運大同篇、學記、四十二章
春秋三傳《公羊》、《穀梁》、《左傳》-左丘明
《論語》、《孝經》、《爾雅》宋末再加上《孟子》,即成為
11分孔子
孔 子,名丘,字仲尼,儒家思想代表人物,是大思想家、政治理論家和大教育家,學生有三千多人,有名的有七十二位,教育理念是「有教無類」、「因材施教」被稱 為「至聖先師」、「萬世師表」,周遊列國失敗後,提倡教育,宣揚他的思想,於是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,打破了官學被壟斷的「既得利益階級」,也中止了職業世 壟的制度,主要思想以『仁』為中心,其他忠,孝、恕、義…皆是由仁所衍生出來的「德目」,重禮樂,提倡大同思想和「正名主義」,穩定當時社會政治和經濟, 刪詩書,定禮樂,贊周易,作春秋,被稱為「素王」,他的學生將他的言行編成論語一書影響後世遠深。
20分翻譯
儒家者流,蓋出於司徒之官。
儒家這個流派,大概出自於古代的司徒之官。
助人君,順陰陽,明教化者也。
他們幫助國君,順應自然,宣明教化。
游文於六藝之中,留意於仁義之際。
涵泳於六經的文章當中,特別注意仁義之間的事務,
祖述堯、舜,憲章文、武,宗師仲尼,以重其言,於道最為高。
遠宗堯舜的道統,近守周文王、武王的禮法,尊崇孔子為師表,來加重他們言論的重要性,在各派道術當中最為崇高。
孔子曰:「如有所譽,其有所試。」
孔子說:「如果對別人有所稱讚,就一定先對他有所試驗。」
唐、虞之隆,殷、周之盛,仲尼之業,已試之效者也。
唐堯虞舜的興隆,商朝周朝的盛世,孔子的德業,是已經經過試驗而有成效的。
然惑者既失精微,而辟者又隨時抑揚,違離道本,
但是迷惑的人已經失去了(儒家經典中)精深微妙的道理,而邪僻的人又追隨時俗任意曲解附會經書的道理,違背離開了聖道的根本,
茍以譁眾取寵,後進循之,是以五經乖析,儒學浸衰;此辟儒之患。
只知道以喧譁的言論來博取尊寵。後來的學者依循著去做,所以五經的道理就乖謬分離,
儒學就逐漸的衰微的;這就是那些邪僻的儒著所留下來的禍患啊。
道家者流,蓋出於史官。
道家這個流派,大概出於古代的史官。
歷記成敗、存亡、禍福、古今之道。
他們連續記載成功失敗、生存滅亡、災禍幸福、古今的道理。
然後知秉要執本,清虛以自守,卑弱以自持,此君人南面之術也。
然後知道秉持要點把握根本,守著清靜無為,保持謙虛柔弱的態度;這就是國君治理國家的方法。(這想法)
合於堯之克攘,易之嗛嗛,一謙而四益,此其所長也。
符合於堯的能夠謙讓,易經上所說的謙虛,一種謙虛可以得到四種好處;這就是他們的長處。
及放者為之,則欲絕去禮學,兼棄仁義,曰獨任清虛,可以為治。
等到狂放無守的人來實行道家學術,那麼就斷絕了禮儀,拋棄了仁義;認為只要用清靜無為,就可以治理好國家。
其他補充
九流十家(前述九流+小說家共為十家)代表人物
儒家:孔子(孔丘)、孟子(孟軻)、荀子(荀況)
墨家:墨子(墨翟ㄉ一ˊ)
道家:老子(老聃ㄉㄢ、李耳)、莊子(莊周)
法家:韓非子、管子(管仲)
名家:惠子(惠施)、公孫子(公孫龍)
縱橫家:蘇泰、張儀 陰陽家:鄒衍
雜家:呂不韋 農家:許行
九流之學術 主旨:仁君、仁政、仁人、仁愛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